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长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突出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全力推进全市“六个走在前列”和新一轮科学跨越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如今,长沙市拥有一支近百万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引进海外高层人才近千人,一大批实干人才、创新人才积极投身长沙经济社会建设大潮,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政策先行
出台系列政策不拘一格聚人才
今年4月24日,以“境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府资助项目申报交流”为主题的长沙科技人才创业沙龙在长沙生产力促进中心举行。会上,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盛湘饶详细讲解了目前长沙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
凡事欲成,政策先行。近年来,长沙在人才引进及培养、科技人才创业扶持、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出多项具有“含金量”的措施。比如长沙市于2013年制定了《长沙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从2013年起,5年内认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余永富、邱则有等69名对长沙市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创新创业专家为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此外,长沙还在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境外高层次人才、学生、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公司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主要技术负责人在长沙注册公司,兴办实体,从事科技创新创业。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跃驷介绍,部分刚从国外回来的高层次人才对政府资助项目的申报流程和要求不太熟悉,对政策把握不太准确,造成项目申报成功率不高,举办这次沙龙的主要目的就是向高层次人才介绍相关政策和项目申报流程,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已支持项目20个,支持经费780万元,产学研金合作资金专项支持项目89项,支持经费2205万元。
科技奖励
百万现金奖给对科技创新有贡献的人
今年11月12日,在2015科交会(长沙)主体活动现场,喻乐康、刘祥华获第七届长沙市科技创新贡献奖。
喻乐康是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30年致力于塔式起重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了超高强钢桁架结构设计、大型塔机设计及控制、智能柔性制造等行业技术难题,中联塔机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起从全球第三跃居全球第一。
刘祥华是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千山药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他致力于制药装备创造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主持并完成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医药包装产业基地”等的平台基地建设,缩短了我国制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他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专利1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主持起草行业标准五项。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2013年,长沙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特设立市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奖、市企业科技创新市长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市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奖,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市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奖是长沙科学技术奖励的最高奖项,规格高、影响大、申报条件要求严,获奖人员要能代表长沙产业发展方向并带动长沙的科技产业发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不超过2人,可以空缺,每个获奖者奖金为100万元,其中20%属获奖者个人所得,另80%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已有黄伯云、詹纯新、易小刚、卢光琇、王晓光等8名杰出人才荣获该奖项。
境外引才
亿元支持400个境外人才创业项目
华曙高科创始人许小曙出生于湖南长沙,在美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6年前,他辞去美国一家3D打印设备生产公司技术总监一职,回长沙创业。2012年底,华曙高科研发的第一台尼龙3D打印机在长沙下线,成为世界上第三家高端3D打印设备制造商,引起国内外关注。可是,“设备研制出来了,筹来的资金也用完了,未来的路很迷茫。”许小曙说,那时,公司还租用着湖南大学科技园的场地,没办法谈发展。
不久,省市领导相继考察华曙高科,对其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政府部门也多方支持,“从低息贷款、征地到厂房建设,再到申报科技重大专项,特事特办,一路绿灯。”许小曙说。
去年,占地48亩的华曙高科增材制造产业园建成,许小曙带着创业团队搬到了新的办公大楼,公司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华曙高科的崛起,印证着湖南长沙在3D打印新兴领域创新的速度和决心,我在德国、美国的不少朋友都不敢相信有这样的速度。”许小曙笑着对记者说。
许小曙和华曙高科只是长沙支持境外高层次人才来长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为了吸引境外高层次人才来长创新创业,长沙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项目优先立项,申报重点项目支持经费一般不低于15万元。近几年,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仅市财政科技发展专项经费就安排1亿多元支持400多个境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
通过政策环境的优化,境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三诺生物的血糖仪研究专家李少波,圣湘生物致力于服务国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戴立忠都来长创业……长沙正逐步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聚集的创新创业之都。据统计,近年来长沙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7名、湖南“百人计划”专家60名、长沙市“313计划”专家102名以及17个“313团队”,引进“3635”人才百余人……
服务人才
个性化服务让暖意融融注心间
近年来,长沙通过建立完善人才信息数据库,实现“按图索骥”。根据长沙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校沟通联系,建设长沙市专家人才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入库专家进行更新,现入库专家已达数千名,技术领域涵盖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长沙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智力资源储备。
建立了科技人才联系制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市科技局制定了联系科技人才工作制度,选派“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与高层次人才建立了联系机制,定期与联系对象开展座谈交流,了解他们所需所盼,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当科技人才的“娘家人”。今年,市科技局下到近百家企业开展调研交流,搜集各类需求百余项,积极为企业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
开展了向科技人才“送政策”活动,编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和《长沙市境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指南》,汇总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百余条,并举办了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报告会、创新驱动与科技金融报告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知识培训班等活动,为他们送去了实在的科技政策。
园区揽才
筑巢引凤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科技园区是创新资源汇聚之地,也是科技成果得以转化、科技人才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
今年12月22日,长沙经开区对2015年度新入选“招才引智计划”的12个项目给予109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并按政策落实其他配套资助;对新入选“招才引智计划”的14位高层次创新人才及10家引才单位分别按政策给予奖励资助。
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总部首席信息官潘睿刚便是创新人才代表。他曾在北美从事近十年国际咨询工作,归国后又在北上广深的外资企业摸爬滚打10年,今年6月加入三一重工。虽然入职不过半年,潘睿刚帮助公司解决了数据、流程互通互联的技术难题,从销售线索的把控到核心业务的合同谈判,订单签订,再到交付、收款甚至是物料、财务的管理,他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推动三一搭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优化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处理。潘睿刚表示,他将自身事业与公司前途捆绑在一起,下一步打算建立产销协同的全产业链,帮助三一实现年收入超过50%的国际化营收目标。
同样作为长沙科技企业聚集地的长沙高新区,2013年开始实行“555高层次人才计划”,作为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人才专项。计划5年内,高新区将重点引进5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555计划”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给予最多1500万元经费支持。
作为“555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的重大项目,将在个税返还、厂房租赁、项目用地、科技奖励、贷款贴息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今年,从美国圣地亚哥归国创业的诺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岳彪入选该计划,高新区分给他一套人才公寓。接过公寓钥匙,王岳彪激动地说:“公寓很适合我,从公司出发,沿着谷苑路,几分钟就到了公寓,非常方便,再也不用担心上下班路上堵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