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兰州大学研发世界首个新冠疫情全球预测系统
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仪式上,对兰州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表示肯定,他称赞:“他们一些预测的模型还是相当可靠的。”
-
-
-
-
-
-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效率显著提升
据英国《自然·能源》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组国际联合团队报告成功制造了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串联装置效能优越的证据。
-
英国正调查一种新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
英国英格兰公共卫生局16日发布信息说,该机构在英国本土发现38例新冠确诊病例感染一种名为“B.1.525”的变异新冠病毒,目前正在对这种病毒展开深入调查。
-
-
-
“三星高照,新年来到”,除夕夜“猎户三星”迎新年
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民间称“年三十”“除夕”。是夜,着名的“猎户三星”将高悬南方天空,为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俗称“牛年”)送上最诚挚的新年祝福,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三星高照,新年来到”。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准备好了吗
2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位于萨尔茨吉特的首个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厂正式启用。随着项目的开展,大众汽车集团在实现动力电池全价值链端到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消息,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
中国科学家为15种肿瘤的细胞“画像”
癌种不同,肿瘤的细胞组成也存在差别,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特点。近日,中国科学家从单细胞水平对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15种癌症的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刻画。
-
-
我国将建立国家耕地质量科学研究中心
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保护好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重点建设“国家耕地质量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平台,面向国际耕地科学前沿和我国耕地保护重大需求,聚焦耕地质量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建设覆盖我国全部土壤类型、服务全域耕地管理的国家级耕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
-
-
研究:一种新冠病毒突变可能让病毒逃脱疫苗作用
据外媒报道,在过去几个月发现的三种令人担忧的新冠病毒变异中,B.1.1.7变异是第一种,它在英国占主导地位并在其他国家迅速传播。南非(B.1.351)和巴西(P.2)突变则是另外两种。这三种变体都拥有相当多的独立突变,包括影响刺突蛋白的基因变化。
-
-
2021年世界癌症日|改变日常饮品,有助于防癌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对于癌症来说,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其实有时候只需要我们改变一点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助于预防癌症,比如说改变一下我们日常饮品和饮用方式!
-
春节来临,物流如何消杀?配送是否规范?收件怎样防护?
在这个倡导“就地过年”的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快递业比以往更加忙碌;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快递安全更加受人关注。眼下,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陆续启幕,今年快递业首个“小高潮”悄然到来。连日来,记者深入多个快递站点,跟随快递员配送货品,对快递运输配送安全问题以及收件防护情况进行探访。
-
-
研究揭示禾本科植物早期演化历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德铢团队揭示了禾本科植物早期演化历史。该研究成果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
-
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学清单发布
记者1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许建初研究员和盛军教授团队合作,联合多国研究人员开展的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学考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表了考证与循证分类系统,形成了目前最为全面的野生食用蘑菇科学清单。
-
3D打印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
一只灵巧的“虫子”,牢牢地抓住圆形管,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其实,这只灵活的“虫子”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3D“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成果今年1月初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