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地铁,你最常用的进出站方式是什么?传统公交卡、单程地铁票或是手机NFC支付?在未来,这些可能通通都不需要了。据中国日报报道,北京地铁有望支持掌纹识别和面部识别这两种生物识别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在上周举办的国际地铁交通展上,北京地铁公司展示了掌纹识别机器,乘客将手放在红外线光照装置上方,获得手掌纹理信息,比对成功就会放行,出站再刷一次就会付费,体验和地铁卡并无二致。
类似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最广的当属铁路,全国多城市火车站采用人脸识别替代人工检票窗口,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客流流动,有效减少人流聚集堵塞。在地铁方面,上海的特殊窗口投入使用人脸识别装置,特殊人士出门无需携带证件接受检查。
目前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是指纹技术。指纹便于采集和核对,单位打卡机、门禁、手机锁、身份验证等领域均有应用。但在所有身份信息中单凭指纹显得过于单一,说服力较弱,且有人天生指纹不明显导致指纹采集困难。
虹膜识别技术主要用于高保密场所身份验证。一般在电影情节展示中显得非常酷炫。
相较而言人脸识别技术优势更加明显,运用起来更加直观。主要用于:大型档案管理系统,如驾驶执照和护照管理系统;根据黑名单,通过摄像监控、网络自动监控目标人物;门禁系统等。近年来人脸识别呈现出“人文关怀”,在寻找走失老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整理了几家在生物信息领域领先的企业供广大读者参考。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掌握虹膜识别核心算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虹膜识别核心算法到硬核芯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是虹膜生物识别智能芯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
汉王科技是国内知名的生物识别企业。早期产品为电纸书,随后在人脸识别开创国内该领域先河,目前人脸识别等业务项目正在与中兴、大华等国内大型企业开展合作。
海鑫科金是中关村百家创新试点企业。二十多项产品取得了国家专利,一直专注于多生物识别技术与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汇聚和融合了国际领先的包括指纹、掌纹、人脸、DNA、手写汉字笔迹和视频车牌等在内的多生物识别技术。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当下人口流动性日趋频繁,身份信息识别和管理非常重要。同时我国具有数量繁多的世界工厂,生物识别将在安全和管理方面大显身手。现代社会发展更是需要频繁的个人身份认证需求。总体来看生物识别应用在当下中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企业可以把握好这一点,在生物识别领域勇于开拓。当然一切的发明创作最后还是要回归于服务人民。生物识别不止是为了约束和管制,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改变人们生活,才是最关键的。在未来人脸、掌纹等生物识别技术将被越来越多运用于支付领域。尽管个人的生物信息具有独一无二性,但如何确保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不被不法分子冒用,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