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战利品还在处于陆续到货的状态,又一轮网络促销即将展开!接棒“双11”的是被称为“黑色星期五”的国外促销节点,各种海外产品自然成了促销的主力。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是11月24日。刚过完双十一的剁手族、吃土族们,面对三折甚至一折的海外产品选购时,会重振旗鼓么?
黑色星期五不“黑”
对于美国零售业来说,节日消费就是一年盈利的关键。按照传统,美国人在感恩节当天全家欢聚一堂进行火鸡晚餐,之后就开始为圣诞节给家人朋友送礼物而采购。根据历年的统计,“黑色星期五”和之后的周末销售量可以占到整个为期五周的节日期间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销售额大体是平均分配在节日消费期间的,“黑色星期五”和之后的周末三天内的消费,相当于之后节日期间一周的销售额。
商场的租金等固定开支每个月都相同,但是销售却相对集中于年底的节日消费。节日期间的零售总额可以达到全年的30%。所以,商场可能之前一直亏损,直到感恩节那天以后的星期五才能在记账的时候用黑笔写下代表盈利的数字,这一传统从1930年代开始由百货商场推广。
根据维基百科消息,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也就是美国人大采购的第一天。在这一天,美国的商场都会推出大量的打折和优惠活动,以在年底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促销。而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人们疯狂的抢购使得商场利润大增,因此被商家们称作黑色星期五。商家期望通过以这一天开始的圣诞大采购为这一年获得最多的盈利。
网购成为主流
在这一天,各大商场诚意十足,打折力度最高达到4折,它不仅仅是线上打折,百货商店、电商都疯狂地参与其中。消费者也能通过网络购物得到最优惠的价格。从11月初起,许多美国折扣信息网站如Dealsea.com, theblackfriday.com等纷纷撰文,不仅比较各大商店感恩节折扣,还贴出各店黑色星期五的广告电子版。尤其是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两天,这些网站甚至会实时贴出最新打折商品信息。
“黑色星期五”的传统在近年也不断地被商家改变。总体的趋势就是销售额不再集中于一天或者一个周末而是更加平摊到整个节日期间。2011年,各大商场都把“黑色星期五”从周五清晨6点左右提前到周五零点开张,形式上保持了感恩节商店关门的传统。自从2012年以来,除了有些州有坚持清教传统的法律保护,其他州的商场连感恩节晚上也开门,并且从晚上8点开始一点点向前提前。
随着百货商场逐步开通网上购物,网购在节日消费中开始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占整体消费比重不断加大。据RetailNext数据显示,2016年“黑五”当天到实体店消费的人数下降了11%,销售额下降了10%,但移动端销售额的占比则越来越高,2016年“黑五”的在线零售额同比增长18%。
在中国兴起的“黑五”
从2013年开始,国内许多电商也在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到来之际为自己贴上“黑色星期五”的标签,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亚马逊中国、天猫国际、小红书、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等也都相继参与其中,黑色星期五渐渐在国内热闹起来。甚至某些电商品牌也在同一天打出了“粉色星期五”的招牌。
虽然中国消费者也愿意在这一天奉上钱包,但是从用户体验上来看,购买国外商品,大家最担心的的就是物流。有过海淘经验的网友表示,一般商品从国外进入中国,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从这点看来,更加注重快递的准时也成了推广“黑五”的重要环节。
虽然国内参加“黑五”需要计算价格、税费与运费,但相比与双十一堪比奥数的计算方法,老外们简单粗暴的折扣力度与直邮保障,吸引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