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00多万高素质人才,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精神,推进“双创”蓬勃发展,江岸区招才局、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联合众创网(www.zhongchuang365.com)推出“长江金岸人才港·校友创新创业典型”系列宣传活动,寻找50名在江岸区创业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回顾他们的汗水与成长。
丫丫伞:周彤
武汉优优无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雨伞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下雨忘记带伞却是不少人都会遇到的尴尬事。针对这一需求,共享雨伞出现了,并在短时间内遍布多个城市的街头。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国内共享雨伞用户规模将会突破400万,增长率将达到269.2%。自共享雨伞面世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已出现了10多个品牌,其中4家公司已获得融资。近日,众创网采访到在江岸区创业的共享雨伞——丫丫伞创始人周彤,请他谈谈处在风口中的创业之路。
周彤之前一直从事境外市场证券分析工作,时常受到下雨天没有带伞的困扰,他一直期待有一种产品的出现能解决这尴尬的难题,可惜一直都没有如此产品出现。他想着,这难道不正是一个商机么。于是,周彤选择离开熟知的金融行业,投身于共享伞的创业之路中。
共享雨伞不是伪命题,而是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周彤介绍,在大环境下,共享经济是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时间的产物,共享本身并没有错,相反,通过循环使用,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共享雨伞虽然因无桩共享的出现,被称为2016年最大的营销热点,其实这都是在共享框架下的探索,如果不能得以实施,短时间内就会自然消失。
周彤表示——
产品只要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就一定能存活下去。共享雨伞想解决的目标,就是让大家能轻松出行。一般人们出门,很少会携带伞,碰到下雨,要么就是直接淋雨,要么就等着雨停。带伞麻烦,不带伞遇见下雨更麻烦,需要用时还不得不选择购买,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大众认为共享雨伞是伪共享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使用频率较低,一年之中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下雨。据统计,武汉去年暴晒的天气有29天,144天的下雨环境,有173天可供晴雨伞使用的情况。周彤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给社会提供帮助的事情,让大家出门可以不用带伞。
灵活转变推广形式,选择深耕本地市场
不同于挂在街头昙花一现的共享雨伞和其他城市的智能雨伞机模式,丫丫伞采用的是通过微信服务号进行线上预约、结算与合作商户线下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会挤占社会公共资源,借助合作商户少量的人工管理可以让共享雨伞更友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真正达到共享共赢的效果。
银行和药店都有自己的便民伞,但常常遇见很多问题:熟悉的客户不愿意抵押物品来借伞;借出伞后没有及时归还等等。往往实施一段时间后,便民伞架就会变成空伞架,形同虚设。在线下推广环节,周彤事先瞄准好这些具有服务意识的单位,并与其合作,顺利地进行了第一阶段产品推广。
丫丫伞的计费规则是一把伞的押金是30元,使用48小时内收费2元,每超过24小时加收1元。目前,丫丫伞在武汉市区的合作商户已有三百多家,共享伞在所有的合作商户里可以通借通还。公司近期的目标,就是深耕本地,将服务门店扩展到3000家以上。
提前组建运维团队,让江城人民可以轻松出行
不给社会带来负担和麻烦,相反能提供帮助与服务,是周彤最自豪的地方。在制作方案的时候,他就预想到了共享雨伞的运维问题。他组建了30人左右的运维团队,提前解决共享雨伞回收与合理分配的难题。
周彤介绍,未来共享伞的合作方式将扩展到轻松放、智能桩。根据场点的大小不同,为商家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果场地很大、人流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提供大型桩机;如果是小门面的情况下,就直接提供智能伞服务。灵活的合作方式,方便周彤与不同类型的商家合作。
入驻江岸区工科院孵化器后,周彤得到了很多创业辅导和帮助。无论是项目对接,还是政策解读,都让作为“创业新兵”的他非常感动。未来的他,会将共享伞遍布在武汉的各个角落,使江城人民得以真正轻松出行。
心之所向,等你“归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