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戏工委公布消息称:广电总局对《绝地求生》这样的“大逃杀”游戏持否定态度,且认为《绝地求生》的游戏内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习惯。鉴于此,游戏工委建议国内企业不宜研发、引进此类游戏。
此消息一出,让无数觊觎“吃鸡游戏”的国内游戏玩家和开发者们心凉了一大截。
什么是《绝地求生》
《绝地求生》是款第一人称射击类大逃杀游戏,每一局游戏将有100名玩家参与,他们将被投放在绝地岛上,在游戏的开始时所有人都一无所有。玩家需要在岛上收集各种资源,在不断缩小的安全区域内对抗其他玩家,生存到最后的那一位便是赢家。胜利者在最终界面上会显示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口号,于是“吃鸡”也成了《绝地求生》的代名词。
自今年3月发售以来,《绝地求生》用简单粗暴的游戏方式吸引了很多用户,其中亚洲用户攀升率愈发升高。根据Steam Spy统计,目前《绝地求生》玩家数量已经超过1700万人,尤其是中国玩家数量迅速增加,占比达到42%,形成了一股全民“吃鸡”的热潮。不仅有周杰伦、林更新、陈赫等明星进行“吃鸡”直播,一些电竞游戏主播赶着这波吃鸡热潮,也纷纷背靠这颗人气“大树”在互联网中吸引粉丝。
如此火爆的现象级游戏,自然引来了中国游戏厂商的想法。
腾讯、小米纷纷“蹭热度”
近半年来,和《绝地求生:大逃杀》开发商蓝洞工作室洽谈国服代理权的中国企业众多。据前瞻网消息,游戏开发商蓝洞CEO在接受采访时确认,腾讯与蓝洞已签署《绝地求生:大逃杀》的发行协议,也就是说腾讯已经拿到了“吃鸡”的国服代理权。
而在10月30日,小米互娱发行、西山居研发的《小米枪战:大逃杀》(简称:《小米枪战》)正式发布,该游戏与《绝地求生》属于同类型,曾被冠以“中国版吃鸡”的名号。看来小米是想抢一抢《绝地求生》的风头。
但监管层面的抵制态度,让人不得不担忧《小米枪战》会不会被扼杀在襁褓里 ,而腾讯即使拿到的代理权,能不能顺利“吃鸡”也是未知之数。
政策下,如何“求生”
游戏产业网刊登的这篇文章中,广电总局认为,对于“大逃杀”这类鼓励杀戮、尤其单纯以杀死其他游戏玩家扮演的角色为手段实现最终目的的游戏,“严重偏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惯与道德规范,不利于青少年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并对此类型游戏“明确持有否定态度,将难以获得出版运营许可。”从表态中可以看到,对于"吃鸡"类大逃杀游戏持明确否定态度。
那么大逃杀类游戏该如何求生呢?
从公开消息显示,广电总局侧重点在于“杀戮”与“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游戏厂商可以将吃鸡游戏“整整容”,对“吃鸡”规则稍作整改,被击败的玩家只是丧失“逃生”游戏资格而不是被“杀害”,降低血腥程度,变身为“清新版”益智枪战逃亡游戏。如此,相信其“不良影响”将会降低,有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