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正式发布。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通过人工智能建立了一个指挥中心——城市数据大脑。
一年后,同是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城市大脑1.0智能治理城市系统。在一年的使用时间内,城市大脑对杭州城市交通起了重要作用。
交通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用、最普遍,也是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之一。从古到今,一直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生着变化。过去是交通工具少,生活不方便;现在是交通工具多,生活也不方便。原因在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交通的要求也在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交通堵塞、道路拥挤、事故频发等。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城市管理者头疼的一个难题。
据介绍,城市大脑为杭州市逾900万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实时分析和智能调配。城市大脑首先实现的是通过各类数据感知交通态势进而优化信号灯配时。
目前,已有128个信号灯路口由城市大脑掌管。在试点区域,车辆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此外,城市大脑融合高德、交警微波和视频数据去感知交通事件,包括拥堵、违停、事故等,并触发机制进行智能处理。
阿里巴巴表示,车流量大、路网复杂、路面立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特点。城市大脑通过一个普通的摄像头,就能读懂车辆运行状态和轨迹,同时实时分析来自交通局、气象、公交、高德等13家机构的海量交通数据。为完成复杂场景下的车辆检测任务,城市大脑的iDST视觉计算团队提出基于区域融合决策和上下文相关的多任务深度神经网络,解决多视角、多姿态及车辆遮挡等问题。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认为,未来,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治理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迈向城市治理、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第一步。王坚此前给了一个猜想,未来城市会拥有100万倍的数据,只消耗1/10的水和电,不断优化道路资源,让原本需要修路的土地变成公园,让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用高科技结晶而成的大数据来对城市交通、城市安保、城市管理、城市运行等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给城市装上一个人工智能大脑,让所有的城市数据都通过这个大脑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和调度,从而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承载力和运行效率,是符合现代城市管理和运行要求的。
一旦城市装上了人工智能大脑,这个城市也就有了思想。
随着大数据运用得越来越广泛,高科技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最大效率,那么,整个城市的运行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各种车辆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按照最合理、高效率的线路运行,不仅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会大大提高,驾车人员的心理感觉、心情状况等也能大大改变,各种矛盾也会随之减少。如果城市安保、城市管理等也都能充分运用大数据,并与城市交通管理等衔接,实行数据共享。那么,整个城市的运行环境将发生质的变化。
“在2022年亚运会时, 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必须的基础设施。”王坚表示,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带来了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城市大脑”也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