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在共享雨伞出现之前,在下雨天急需的时候借到一把雨伞,是一件需要人品和运气的事。
“共享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概念的命运差异很大,在投资人眼中的热度各不相同。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雨伞企业的融资总额还不到一亿元,而共享充电宝却在40天内拿下12亿元融资。难怪共享雨伞概念从出现开始,面临的几乎都是唱衰的声音。
不过10月10日,共享雨伞品牌“有伞Usan”宣布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震撼了业界。这也是迄今为止共享雨伞行业获得的最大额度的单笔融资。
那么,之前有人唱衰共享雨伞的看法,是否显得太过悲观了呢?
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共享雨伞使用频次低,市场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爆发,未来资本也不会过多青睐。
3000万融资额创行业纪录
搭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今年2月开始,共享雨伞企业开始出现,不少企业拿到数百万甚至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不过,共享雨伞由于可以重复使用密码,很多掌握窍门的人便将共享雨伞占为私有。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过江西南昌市投放的3万把共享雨伞全部未找回的新闻。“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一句“藏伞于民”也火遍网络。
2个月前,共享雨伞品牌“春笋晴雨伞”曾宣布获得1200万元天使投资,领投方为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入局共享雨伞的十几家初创公司拿到融资的不多,融资总额也不高,资本对这一行业的态度始终比较冷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伞Usan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消息格外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