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剧还得到处蹭Wifi?一看到视频播放页面就赶紧关掉怕流量超标?
这种尴尬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高额的流量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4G时代到来,移动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好、App 的功能和内容越来越充实,普通用户面临聊微信刷视频打王者荣耀烧掉的流量愈加入不敷出、而通信运营商数据资费却一直高高在悬的矛盾。
尽管4G时代到来多时,5G眼看着也即将来临,三大运营商的4G全国套餐价格已经多年未有大的变化。这对消费者来说,资费天堑,几乎难以逾越,每到月底就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看个视频流量就超了。
如今人们日常交流打电话已经不是首要选择,各种社交软件往往使用更频繁,所以对于运营商而言,流量这块“肥肉”是怎么也不会放弃的。
专属流量卡成标配
近日,芒果TV联合联通正式推出了自己的专属手机卡——芒卡,彻底解决了不敢用4G看视频的问题。用芒卡既可以免流看芒果TV视频、享受多重会员福利,又有2G通用流量可满足打游戏、社交等需求,可谓鱼与熊掌兼得的一款超值手机卡。
事实上除了芒果之外,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打起了流量包的生意。京东和联通合作推出京东强卡,腾讯和联通合作推出王卡,当然少不了阿里,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流量卡,蚂蚁宝卡,以及滴滴的橙卡,哔哩哔哩的22卡、33卡,新浪微博的V卡等等。
今年兴起的专属流量卡成为不少“手机党”的生活标配,且国内双卡双待手机种类多,对于用户来说,一个看视频一个刷微博可以说是十分“贴心”了。
而其本质是电话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企业兜售留住用户的方案,对那些转入精细化运营的 App来说,专属手机卡是保证留存和活跃的一剂良方,在物理手段上捆绑忠实用户比在内容和产品上多琢磨心思要省事不少。
流量圈地运动
事实上,尽管现在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快,WiFi很多,但随着4G的发展,大家对于流量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配套的流量包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里的水电煤。
早些年大家的目光集中在线上,现在无人便利店,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流量的重心,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线上,变成了线上加线下,为什么?原因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线上的流量太贵了,已经超过了线下,为了获取流量,所以开始做线下。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流量,流量是水,流量是源,没有流量,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无从谈起,理解了这个核心定律,就能理解为什么BAT要推出流量卡。其实道理都是一样,为了流量,然后绑定自己的产品,强化彼此之间的区隔。
运营商要市场,用户要降资费,企业要牢牢圈地,三者共同促成了专属流量卡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