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动车平台绝不会想到,在共享单车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仅仅一字之差的业务却遭遇如此截然不同的命运。
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审判书”
今年年初,北京市交委等部门多次约谈小蜜电动单车、电斑马等企业,要求其停止在北京市的车辆投放和运营,但是约谈效果却不理想,还是有不少电动单车上路。
9月21日,在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印发的有关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鼓励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因为当前市场上投放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数量普遍超标、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隐患突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问题严重,建议各地审慎对待,从严掌握。”
指导意见出台,相当于是从政策层面给共享电动自行车下了“审判书”。
政府“不待见”,安全成最大原因
北京下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政策中表示:综合考虑骑行安全和停放秩序、道路通行条件、充换电配套设施安全等因素和公共服务等特性,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
从政策中可以看出,北京不发展共享电动车有不可抗力,即道路通行条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此外安全也成为了政策中被广泛提及的重点,这其中主要涉及骑行安全、交换电配套设施两部分。
交管部门曾披露过一组数据:2015年,北京涉及电动二轮车的事故3.1万余起,死亡113人,伤2.1万余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11.9%、12.3%和36.7%。
为此,北京自去年4月11日起对十条主要大街禁止除自行车之外的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对电动车违法人依法实施警告、教育处理。
造成电动自行车高事故率的原因在于,市场内电动车存在超速超重现象,且骑车人违章频繁出现。
事故多发,公众抱怨声不断,也折射出共享电动车在一线城市生存会很艰难。
有业内人士判断,在一线城市,电动车管理只会越来越严格,口子越收越紧。
“被清理”成必然结局
面对相应指导意见和政策的三令五申,已上市的一些共享电动车平台似乎风平浪静,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而之前已经投放在市场上的共享电动车,仍然能够正常使用。
面对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有共享电动车业内人士表示“政策不是法规,短时间内也不会有相关部门来执法,简单点儿说就是暂时还没人管。”
但暂时没人管并不代表可以得过且过,无论是叫停还是不被鼓励,已经投放的共享电动车都面临着极高的被清理风险。
进入北京、上海、杭州等市场的共享电动车企业,即便现在能够暂时躲过监管,但长期来看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其他城市很可能也会陆续效仿,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说不。
共享经济大风刮起,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
共享的本质应该是将社会闲散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有效利用,而许多企业并没有深入了解产品就一味入局。像共享马扎、共享电动车等盲目的“共享”追风者,最终结局只能令人唏嘘。
众创网 成海潮
众创网现已建立五大联盟、四大行业社群,欢迎各界优秀人士添加众创网官方客服小创妹(zhongchuangdream)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