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二次元与跳大神:世俗社会的精神“避难所”
众创网2017-09-22

近日,多名网友在网上爆料称,B站搬迁新办公楼,邀请了道士前来作法,几张现场图也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虽然B站官方目前尚未给出正面回应,但从曝光照片的背景中,网友们确认这是B站无疑。

B站将自己定位于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向来被大众贴上二次元、轻松恶搞等标签。然而,这样一家深耕青少年亚文化的互联网公司,却与道士作法这种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教式行为发生了勾连。一方是解构宏大叙事、强调个性的后现代文化,另一方是对传统世俗信念的回望,二者汇聚在一起,产生出一种魔幻的张力。

其实,不只是B站,很多互联网行业的领头人,也曾在不同场合表露出对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视。2016年11月,马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班谈到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时,说到“你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那种思想,不行。如果你在竞争之中没有道家思想,也没有机会赢。”搜狐CEO张朝阳在2012年前后,自觉精神状态出现问题,“闭关”长达一年,最后在东方哲学佛教上找到答案。他曾对弟弟果义法师说过:“如果你不出家,在这里的也许就是我,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殊途同归的。”最为我们熟知的“气功大师”王林,也曾与多名官员、明星有过交集。

形而上的个体信仰难分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我们不得看到,被时代洪流裹挟向前的人们没有将一切抛诸脑后,传统的信仰仍然能够扎根于现代人的脑中,成为精神上的“避难所”。

中国式信仰:世俗的生活信念

信仰一词,如果按照狭义的理解,是指对世俗的超越,对彼岸世界的纯精神对象的信服。如果按照这种看法,刘魁认为中国虽然自古就有民间信仰,但中国人的信仰有三大特点:一是混杂有种种迷信;二是可以包容多种宗教;三是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例如,中国人求神拜佛,是希望神灵能够“有求必应”,满足自己的愿望。如人们供奉送子观音、财神爷等,目的是为了延续子嗣、升官发财等功利性目标,而不是出于精神上对神灵的仰慕。这是一种世俗的生活信念,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格和实用理性。

信仰的世俗性,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透视事件的角度。B站寄希望于道士的“法术”,在进驻新办公楼这一具有仪式性的时间节点上,改变流年不利的局面。马云谈论佛教和道教,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保持世俗上的成功。王林的“伪气功”也一度被媒体诟病为官员和明星的精神鸦片,“封建迷信”成为某些人逃避现实的精神“避难所”。

原子社会与个体焦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信仰中的世俗基因也在现代社会被进一步放大,走向功利主义。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米姆(meme)”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文化传播的最小单位。就像基因一样,米姆同样存在变异、竞争和保留的过程,只有适应社会环境和文化的米姆才能成功传播。所以,传统的世俗信念在现代社会的沿用和流变,与这个社会发生的变迁和现代人的焦虑分不开。

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两股力量。全球化的推进,也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布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商业化的经济逻辑渗入进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场域。没有一切是不能被商业化的,经济理性成为异化人们的新的宰制工具。全球化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人为的结构性风险也在增加,置身于全球性风险下的个体,表现为对个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人们面临不确定时,会积极地向外物寻求意义建构,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每个个体成为原子化的存在。我们的社会交往不再受限于现实的时空,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中独立地、自主地开展交流,线上的虚拟交往渐渐超过现实的人际交流。于是,传统的社区和大家庭开始没落,每个人身上的社会羁绊被悉数卸下,成为流动的原子。此外,媒介同样通过改变社会情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梅罗维茨认为电视的发展,让传统的童年和成人、女性和男性、高雅和低俗等界限逐渐模糊。而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质更是造成了虚拟和现实的内爆。人们远离了传统的田园牧歌生活,同时又被置身于界限日渐模糊、内容过饱和的原子化社会。因此,这个“最坏的时代”的一面在于,人们比以往更加焦虑,更加渴求物质上的成功,所以鸡汤泛滥、成功学伪装成知识横行。

但问题在于,当人们面临全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时,仍然会转向传统的经验,寻求答案。古代人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旱涝天灾视为上天的旨意,警醒现世的统治者要顺应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将我们推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但也打破了人原有的意义注脚。科层制下的古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层和既定的生命轨迹中,农民最大的愿望在于丰收安稳,读书人穷尽一生的目标则是出任仕途。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增强,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渐渐渗入社会的各个场域,人们原有的价值认知被颠覆,既有的生活经验不再能解释周遭的世界。例如对财富的追求不再是为了安家置业,人生最大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家庭的亲缘维系。失去原有的意义注脚,人也变成无根的浮萍,不知方向在何处。

我们开始变得焦虑,开始急切地抓住一切能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事物,为自己当下的行为寻找合理有意义的解释。因此,对财富的追求似乎成为了一种目的,以自证自我存在的价值,而不再是获取幸福和快乐的手段。

时代的变迁带来个体的焦虑,而个体为了在这股洪流中找到生命意义的注脚,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目标,并同时转向传统的世俗信念,为自己的功利趋向寻找合理的解释。后现代主义者强调对经典和权威的反叛、张扬个性,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为当代人遇到的精神困境提供解决的办法。现代人成为了被精神世界流放的难民,最终的归宿仍然是回望过去,在历史经验中找到现实的意义注脚。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