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800元,20天后被迫还20万”、“大二男生因网游陷校园贷被威胁 半年背32万巨债”、“大学生欠校园贷6.7万,为躲催债10多天离家3次”、“辞职辅导员骗学生背上校园贷,多起案件嫌犯被审查批捕”……
百度搜索“校园贷”,跳入眼帘的,是上面一串串令人颇感沉重的字眼,不禁让人疑惑为何校园贷问题频发?
高额利润点燃校园贷乱象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4524亿元,同比增长4.7%;2017年预计达4743亿元,至2019年,预计突破5000亿元。此外,另有预测认为,校园消费金融市场,长期看,规模将超万亿级。
然而,这个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一直波澜不断。
2002年,“大学生信用卡时代”正式开始,但随着透支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没有能力偿还,导致银行坏账涌现,经过2009年整治,最终以商业银行信用卡退出校园而结束。
此后,2013年网贷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并在2014年陆续进入野蛮生长期。部分无序扩张的不良校园贷平台为追求利益,对刺激消费无所不用其极,诱导性广告、变相高利贷、“裸条”、暴力催款等种种乱象井喷,由此酿造了一起起校园悲剧,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
2016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史上最严校园贷监管政策”的背景下,大多数网贷平台虽已暂停校园贷服务,却仍有网贷平台死灰复燃,顶风作案。
不良校园贷难以根治 需要“正规军”进场
或许是传说中的校园金融市场“万亿级”规模当量太过诱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令下,虽然大多数网贷平台已暂停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仍有网贷平台“顶风作案”,推行针对18岁以上成人的贷款政策;一些网贷平台还“改头换面”,和商家合作,从现金贷款业务转换为消费分期业务形式,继续为大学生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此次规定可以说是给校园贷“致命一击”,在禁止任何网络贷款机构放贷的情况下,引进正规商业银行入场,外堵内疏同步进行,效果值得期待。
学生要提高消费意识
面对诸多由校园贷引发的社会事件后,不禁让人疑惑,部分大学生为什么会频频使用校园贷,为什么会步入不良校园贷的圈套?
其根本是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合理地去利用手中的金钱,缺少对金钱的把控能力,缺少财务规划,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涉世未深,没有经济来源,但是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于是打着各种名目向学生推荐贷款,进行虚假的宣传,引诱学生,告诉学生这个贷款使用方便,利息低。
学生在金融知识不丰富的情况下,去借了贷款,最终成了高利贷,到了还不起的状态,就会造成社会问题,影响恶劣。
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学生也该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中介或是相关机构任何口头上的承诺,借贷平台都与央行的征信系统相关联,一旦出现还贷逾期或是违约,都会影响到个人的征信。
学生应该理性消费,不做偿还能力外的消费,这才是关键。而学校应当承担起责任,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
众创网 成海潮
众创网现已建立五大联盟、四大行业社群,欢迎各界优秀人士添加众创网官方客服小创妹(zhongchuangdream)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