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罗永浩退款停更得到专栏之后,在分答运营了两个多月社区的papi也宣布停更了。
9月11日,Papi酱在自己的分答社区中发布了一则停更声明。声明指出,由于在社区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此前的预估,导致Papi酱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不得已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充满遗憾和歉意的决定”。
停更的真实原因
2017年7月6日,分答的《papi的私人俱乐部》社区上线,给在媒体上安静了许久的分答刷了一波热度。
这是分答最新尝试的付费产品形态,继分答的一分钟付费问答在去年五月刷屏后,分答陆续在App内尝试了几种产品形态。
从专家快问、分答免费头条,再到小讲(围绕一个主题、技能的30分钟语音干货)和以一个牛人为中心的主题学习社区产品。社区产品为期几周、三个月或者半年,以社区主人的主动更新,或者选取社区内用户提问来回答为内容生产方式,更新内容图文、音频都有。
papi酱的社区主题为“不设限青年研究所”,收费标准为99元/半年,内容方面主要是由Papi酱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和心得,包括“大学毕业不想工作,一定要考研吗?”,“学的专业不适合我,一定要找相关行业吗?”,“结了婚5年,一定要生孩子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关于直男癌、宅男、丁克、不婚族、家庭女性等话题的讨论。
可以看出这样的话题其实早已与知识付费无关了,而Papi酱会开这个专栏其实也是为了维系与核心粉丝的关系。
根据Papi酱的停更声明,这两个月以来,这个社区占据了Papi酱的大部分精力,“每一期音频的录制,都至少要占用我一整天的时间”,以外,随着加入社区的粉丝增多,社区的运营成本也变得更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短视频的更新。事实上,近两个月,Papi酱的短视频更新频率确实大幅降低了,最长的一次是断更了整整三周。
看来,影响到了短视频主业,才是Papi酱停更分答社区的最主要原因。
知识付费变现难
像papi酱和罗永浩一样,不少知识大V都在2017年都投入到得到、喜马拉雅FM、知乎Live、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希望借着知识付费的东风,搞点事情。
在经过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后,据阿里应用分发大数据中心《2017年Q2应用行业报告》预测,2017年知识付费的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不过,大V们进来后突然发现:不仅是他们选择了知识付费市场,反过头来,知识付费市场,也正在对他们进行一场“逆向筛选”!
不管是主动填坑还是被平台忽悠入坑,一些匆匆进入的大V突然发现:老天爷,原来做一个音频产品要花这么长时间啊!
罗永浩曾说自己光是写作,每天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papi酱在致歉信中也说道,她制作一个音频节目,至少要花一天时间。
作为罗辑思维的营销顾问,小马宋10日在自己的公号发文《我为啥不去得到开专栏》,归纳了12条的原因,总结起来就三个字“不值得”——不值得去遭那个制作课程的罪,不值得放弃自己的主业,不值得去挣那点钱。
目前来看,知识付费行业最持久的,是那些转型过来的传统知识售卖者——老师和专家。
老师和专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不停地在对自己的知识做总结。他们的本职工作和制作产品之间,没有产生巨大的时间冲突。相对于papi酱这样的大V,在制作相关知识产品时,可以节省不少归纳总结的时间。
老师和专家虽然没有自带粉丝光环,但他们没有了原生粉丝的羁绊,如果呈现方式足够合理,专家和老师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受众面更加垂直,但受众人数更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