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打完折比原价贵?购物节的狂欢下该何去何从
众创网2017-09-13

双十一、双十二这两个购物节想必早已耳熟能详,除此之外,各大电商平台又相继推出了女王节、电脑节、418、618、818、酒水节等等一系列购物节,打折力度也各不一样。

天猫9月9日酒水节期间,笔者发现很多商品价格跟平常价格其实相差无几,有的甚至高出原价。在这种虚假的狂欢之下,消费者该何去何从?

购物节由何而来

购物节,顾名思义就是购物的集会、节日,通常属于商家打折促销商品的聚集地,也是消费者购买打折商品的理性场所。

早期,在双十一出来之前,每年的节假日都有购物狂欢节,圣诞节和平安夜最为火爆。每年平安夜街头都会人山人海,到了第二天0点更是迎来购物的高峰,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双十一。

u=735119889,4236431391&fm=27&gp=0.jpg

2009年,阿里巴巴在十一黄金周和圣诞节夹击之下,选择了将11月11日的“光棍节”定为属于自己的的购物节,名为“双十一”。如今双十一已成为全球性的消费者年度盛宴,在此之后,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开始在“双十一”上做活动。

继双“双十一”之后,淘宝网、京东等各大电商网站再次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将延续“全民疯抢”的活动。双十二号称岁末年终庆,网络营销力度也不逊于光棍节。

封面.jpg

随着“双十一”、“双十二”几百亿的交易金额出世后,电商们仿佛一夕之间都疯狂了起来,开始不断的在制造购物节。

阿里的年货节、321、女王节、嬉水节、闺蜜节、男人节……京东的蝴蝶节、电脑节、女人节、418、618、清凉节……这些购物节层出不穷,仿佛我们每天都在过节,但平心而论,无论是对商家还是对消费者,这样频繁的制造节日真的好吗?

下周又是一个购物节

早期“双十一”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貌似错过了今天,就再也得不到如此低的优惠了。前多少件免单这种简单粗暴的伎俩,更是让很多剁手党心甘情愿熬成了兔子眼。

但如今层出不穷的购物节几乎让消费者每个月都得剁手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消费者的心理已经发生变化,逐渐开始理性起来。

京东大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双11期间京东的退货率及客服售后咨询占比逐年递减,而客服售前咨询的则逐年上升。

同时,双11期间,用户购物时每个订单对应的浏览页面次数也明显增加,说明用户在下单购物前会进行充分思考与比较,不再简单地因为大促的价格冲动消费。数据显示,2015年双11当天,用户购买决策属于谨慎购买的品类是家具、奢侈品、服饰,较易做出购买决策的品类是食品类以及休闲用品。

timg.jpg

双十一况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新生的购物节?随着购物节出的越来越频繁,消费者迟早有一天会厌倦屏幕每天上毫无新意的促销广告,到那时,消费者心里都会冒出一个想法——不买也无所谓,反正下周又是一个购物节。

所以,购物节已经不能作为电商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了,如何利用新的痛点去刺激消费者才是电商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套路太多 消费者怕了

值得注意的是,撇开“双十一”这类出名的大节日不说,后续推出的一些小节日折扣力度并不大,但套路满满。

如果长期关注一个品牌就可以发现,在购物节之前这些旗舰店、人气品牌的商品都会涨一波价,直到购物节当天再打折。

去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结果显示多家电商平台销售的部分商品,存在涉嫌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等四方面主要问题。

其中调查涉及13家网络购物平台,共选取了809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零食特产等12大品类。

4324.jpg

从533款商品价格明示情况来看,11月11日当天价格低于10月20日、23日、26日、29日、11月1日、4日、7日、10日等时间节点的比例为27.8%;当天价格与这些时间节点持平的比例为55.5%;当天价格高于这些时间节点的比例为16.7%。并且,调查体验发现,部分商家随意更改参考价,造成促销活动优惠假象,误导消费者。

面对这样一种“虚假诚信”蔓延的现状,“先涨后降”、“虚构原价”,多种价格陷阱的套路,很多消费者已经怕了。

对电商平台来说,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跟踪商品价格涨跌,约束价格欺诈行为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

众创网 古静莹

众创网现已建立五大联盟、四大行业社群,欢迎各界优秀人士添加众创网官方客服小创妹(zhongchuangdream)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哦~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