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共享经济持续火热 如何摆脱“伪共享”隐患
众创网2017-09-11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期。2016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58.2%,同比增长4.5%,比重居首。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对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在政策和资本利好的作用下,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

共享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句话,弱化“拥有权”,强调“使用权”。无论是资源还是技能,对于拥有者而言因为私有化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得到更广阔的价值。

伪共享经济层出不穷

继共享单车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小马扎为首的奇葩共享项目引人侧目。其中不免只是拉大旗,而不是真正的共享或分享,甚至可以理解成借势炒作或营销。共享产品满足了民众的使用需求,受到了大众追捧,这是共享产品日益多元化的动力。共享产品可以多元,但是不能随意泛滥。

共享产品需保持活力,坚守初衷。如何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又不背离发展初衷,已成为共享产品发展时急需考虑的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在对共享产品野蛮生长的乱象进行整治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共享产品的灵活发展。

共享经济的隐患

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创业者们的眼睛主要盯着的是扩张和盈利,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往往扔给了社会,造成阶段性的紊乱和麻烦。比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随意毁坏、挤占公共区域等问题。

此外,共享经济并不是免费经济,用户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也在支付各种有形无形的成本和费用。比如个人信息被大量征集等。这对个人用户看似没有什么风险,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化成为金融风险。

共享经济仍有潜力

“共享”有瑕疵,这点是不言而喻的,也应该引起警惕。但“共享”不能因为有瑕疵而被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存在某些问题就被一棍子打死。中国使用智能手机支付的普遍程度,世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手机支付的普遍令共享经济潜力无限。

拿共享单车来说,起初许多城市对其是不认可的,甚至有地方是禁用的,但共享单车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再看看现在,绝大多数城市主动欢迎共享单车的入驻。原因还在于,它让城市路权得到优化配置,让一度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业焕发新生,其背后的共享出行、环保出行理念,更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理念。

我们应该直面“共享经济”带来的矛盾以及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共享经济纳入法治的轨道。“共享”得依法而行才能持久发展,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深入“共享”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理清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众创网  郑旺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