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共享这阵风还要吹多久?
众创网2017-08-31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2017年最大的风口,在资本和市场的追捧之下,各种新的共享项目不断出现,让人眼花缭乱,问题是,并非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这么做,许多企业只是为追“风口”而加入,但狂欢过后,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鸡毛。

共享概念被玩坏了

近日,广东一家企业提出了共享空调的概念,该共享空调采用“押金+按时收费”的模式,每台空调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时1元价格收费,电费用户自理。消息一出来,惨遭网友吐槽:“押金3000元不如买一台”。

timg (72).jpg

在风口下,投资者几乎是把能共享的东西都捣鼓出来才罢休,越来越多的事物扯上了共享经济,现在闭上眼,你能想到多少种共享经济的形式?

出行有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旅行有Airbnb这样的共享住宿,下雨了有共享雨伞,手机没电了有共享充电宝,渴了饿了有共享冰箱,等公交累了有共享马扎……放眼望去,是个物品就能被共享,我们好像已经进入了共享主义社会。

如此多的共享概念,然而真正能在生活中方便使用的没有几个,不禁感慨共享经济要被“玩坏”了。

共享是个伪概念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大家拿出闲置的资源出来分享,这样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创造价值。共享经济最初的成功案例都是这样:

Airbnb的模式是把闲置的房子拿出来出租给短期旅行的人;

Uber让闲置的私家车和空驶的出租车提供服务;

ofo刚开始还没有走出校园的时候,一部分投放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

而对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马扎等后来者而言,共享经济四个字更像是一层华丽的包装。

timg (71).jpg

开发一个app,再在商品上贴个二维码线下进行投放,似乎就可以华丽丽地摇身一变,跳进共享经济的风口,顺理成章融一笔钱。

共享经济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恰好填补了公共自行车这个市场空白,而这个空白又刚好错用了共享单车的概念,而不是因为共享经济本身具有吸引创业者、消费者、投资人的能力。

这个时候,共享经济变成了一个伪命题,实质其实是时租经济。

创业者需要冷静

共享热潮之下,切勿随意跟风,从出现两天被查封的共享睡眠舱,到刚投放就被没收共享雨伞可以看出,共享这个风口不能盲目去闯。创业者们需时刻保持冷静,了解政策动向。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为了促进共享经济更好的发展,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要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探索建立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分享经济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创业者要理解政策,要看到市场的空缺在哪里,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属性,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共享”。不要盲目进入,否则必然会得到市场的教训。

共享这阵风还要吹多久?我们尚未可知,可“共享经济”是一片蓝海,共享产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必须明确的是,共享产品多元的前提下,共享市场不能随意泛滥。因为时间这一看不见的手终将会剥去伪“共享经济”的外衣,只有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