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17年餐饮市场的开年第一火,喜茶当之无愧。
“排队六小时,每人限购三杯,黄牛250%加价,实名制购买”,发迹于二三线城市的喜茶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企业。
而喜茶走红的另一面,是网红餐饮“鼻祖”们相继传来殉难的消息:红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记”宣布停业,很高兴遇见你、水货等网红店相继关门。
由于这些事情,外界对网红餐饮就有了“一年红火,两年稳中有降,三年就撑不下去”的说法。
难道网红餐饮的宿命都是过把瘾就死,撑不过两三年的“短命”怪圈?喜茶会不会是例外?
喜茶的“假排队”营销
2017年2月,喜茶入驻上海。
首家门店平均每天卖出近4000杯,排队买喜茶几乎成了一道风景,上百人在店门口前排队等待,最长等待时间为6小时,而这却成了一大争议。
有人爆料,喜茶在上海开业的第一天共聘请了300多个人假排队。
很快,更多关于假排队的细节被公之于众。有记者应聘了网红店的“排队托”,发现喜茶的假排队人员构成颇为讲究,有学生、青年、白领等。为了营造自身的人气,雇一批“消费者”排队,排完一轮再排一轮,“人气”足了,就吸引了真正的消费者。
对于找“托”排队的说法,喜茶予以坚决否认,甚至发了律师函以示清白。
无论是真是假,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不得不承认,喜茶火了。
喜茶还能活多久
真真假假之间,喜茶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为了制造人气,网红餐饮的排队文化早已不是秘密。号称“全宇宙排队最长的烧饼铺”,成都春熙路的乔东家脆皮火烧跌落神坛;武汉一家卖臭豆腐的店请“托”被曝光……
背后的逻辑是,“制造”排队现象,让很多人自然会抱着从众和好奇心来一起排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把产品购买“需要排队”的势能放大了;然后通过媒体推送,进行势能二次增长;最后,那些排了几个小时队买到的人,出于炫耀的心理会发朋友圈,就达成了第三次聚集势能引爆的过程。
可是,将排队做成一种文化,显然拯救不了店铺的业绩。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失去了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的营销推广也就无法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所以,当我们重新审视时喜茶的现象级走红时,不难看出其爆红背后的危机。
网红餐饮的宿命是“没落”?
我们艳羡喜茶成了网红,可曾想过,网红能有多长久?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网红美食”。他们声势颇高地进入餐饮界,席卷一票粉丝,之后从“当红炸子鸡”到人气渐失,逐渐被淡忘甚至唾弃。
一个网红产品从产生到成为行业模范,最短可能只需要几周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它能一直火下去。喜新厌旧是人类的特性之一,如今这个世界又有太多层出不穷的新东西来撩拨欲望,网红美食的成名与倒闭往往就一瞬之间。
网红餐饮都带有一定的新鲜度,它吸引爱尝鲜、爱晒照片的人过来凑热闹,但尝试之后成为回头客的却是寥寥可数——因为网红美食于消费者的主要意义不是“吃”而是“晒”,背离了餐饮业的本质。
餐饮的本质永远都是以美味为标配,以内容为王道,偏离本质的创新那就只有没落了。不知道喜茶是否能认清现实,回归到餐饮的本质上来,摆脱“网红餐饮”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