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拍摄要靠友情资助、点映靠观众众筹,仅有1.5%的排片,到获得市场认可,叙述“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现况”的纪录片《二十二》近日总算逆袭成功。
如今,纪录片《二十二》票房已达到1.2亿元,超过《我们诞生在中国》6500万元的票房,成为国内最卖座的纪录片,登顶国内纪录片票房冠军。
险些夭折
《二十二》呈现了日军侵华战争受害者“慰安妇”的生存现状。片名之所以叫做《二十二》,实际上代表的是幸存者的人数。
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纪录短片《三十二》时,中国尚有32位“慰安妇”幸存;
2014年《二十二》开始筹备时,幸存者去世了10位;
2017年《二十二》上映时,片中的22位老人只有8位健在了。用影像记录老人们最后的日子,通过老人们的口述保留住正在消逝的历史,正是《二十二》的价值所在。
而这部破票房纪录的影片,却曾经面临差点“难产”的命运。
该片导演郭柯曾面临着巨大的拍摄资金短缺,距离目标还差100万元。在走投无路之时,艺人张歆艺拔刀相助,拿出100万元资助了导演,让影片最终得以顺利拍摄完成。
随后,影片又遇到后期制作与宣发费用的问题,郭柯选择在公益平台上进行众筹,最终获得32099人支持,筹得100多万元,这才让影片有了走入影院的机会。
并且,在上映之初电影因为类型小众、题材特殊,并不被看好。
当时,在《战狼2》《杀破狼:贪狼》《破局》等影片的“夹攻”之下,8月14日上映首日,该片排片量仅有1.5%,票房只有395万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该片上座率却高达32.1%,甚至超过了单日票房冠军《战狼2》。口碑的发酵,也让次日票房经历两连跳,收获1314万元,第三天拿下2592万元。排片量也从最初的1.5%飙升到10.9%。
集体发力促成全网热度
从冯小刚那条微博的转发中,也可以看出网友们对“慰安妇”这一题材影片的观影欲望。80%的网友的观点是“走进电影院看一看”,其余观众的观点也都是正面的的,肯定了该片的价值,也表达了对“慰安妇”群体的正确态度。
但这部影片能够成功逆袭的原因不止于此。
除了政策性排片指导,首日的上座率表现给予《二十二》票房逆袭的基础之外,各大名人和网友也是促成电影成为国内最卖座的纪录片的原因之一。
就在电影首映后,有冯小刚、何炅、吴京、舒淇、张歆艺、何炅、周冬雨、尚雯婕、苏青等大批明星在微博上转发支持。除此之外,段子手我的朋友是个呆B、回忆专用小马甲等微博大V爷互相@提升热度。
另一方面,不少网友在网上呼吁亲友观看影片,成为本片的“自来水”。这些人覆盖不同受众群,集体发力促成《二十二》的全网热度。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电影《二十二》的热度仍在继续攀升。
8月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的热度指数分别达到59.3、66.62、69.61、62.27、37.38,均高于8月13日的32.82。
纪录片的春天是否到来?
尽管与商业大片相比,纪录片在排片、票房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从去年赢得6500万元票房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到今年的《重返·狼群》《地球:神奇的一天》,国产优质纪录片在口碑丰收的同时,也屡屡创下票房奇迹。
但,这只能算是纪录片的春天到来了吗?
片中22位“慰安妇”受害者接受了采访,老人的平均年龄超过90岁。虽然这是一个极为沉重的题材,但影片风格却极为克制,没有刻意煽情或是消费苦难,没有引用历史资料画面,也没有刻意引导老人去回忆当年的细节,而是平静地听她们讲述,尽量不去揭开伤疤,尊重她们的意愿。
影片更多的是关注老人们现在的生活现状,深刻反映了历史留在她们身上的痕迹。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没有过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描述的近乎是22个普通老人的晚景,这也就够了”、“电影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慰安妇这一题材,反而是展现了一群可爱的老人家。”
这样打破传统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也正是这部影片让人心旌之处。与其说是纪录片的春天到来,不如说是影视业迎来了匠心时代。除去一身浮躁的外表,中国影视终于能够好好的用心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