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从报纸到手机 新闻媒体未来会怎样?
众创网2017-07-3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少再从电视、报纸上获取新闻信息。微信、微博和新闻资讯类APP等,成为很多人了解时事的重要手段。在网上不仅是信息的受众,甚至已经变成传播者。这些让传统媒体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向新媒体转型。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全面融合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转型进程。如今微信、微博等各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加客户端的模式,已经成为很多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的标配。除此之外,手机直播、短视频等也成为其发布信息的重要手段。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拥有内容生产方面的核心优势。它们对用户群体的传播影响力深厚,这是借助其传统内容优势确立下来的。传统媒体转型后,借助新媒体传播时效高、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给受众带来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新媒体平台亟待优化

新兴媒体虽然给用户获取信息带来很多便利,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震惊”、“男默女泪”等标题党盛行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对一篇报道来说至关重要,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现在浏览各网站新闻,总能看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标题,点开来却与新闻内容完全不符。

猎奇的标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的点击量,但它所带来的危害不是这一点点击量可以弥补的。一方面,这样的标题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造成了新闻行业的恶性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它破坏了社会信任,进一步放大了隔阂与断裂。

2、无脑转载,内容质量低

在移动互联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填补了现代人的闲暇时间。而满足人们碎片化生活需要的新媒体,在快速发展中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网站习惯剪剪贴贴出来的新闻,大多只是挖空心思换了个醒目的标题而已,特别是一些时事新闻和社会新闻,同质化相当严重。

新闻同质化直接导致媒体缺乏创新,很少有新思想、新观点、新创意,鲜有“独家”。报道全面,有深度,专业性强的新闻在新媒体上也很难看到。这使媒体发不出强有力的声音,成了一块只会吸水的海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致于造成影响力和公信力下降。

3、忽视受众需求 

大部分新闻资讯类APP的思路是“我们觉得这些你感兴趣,然后把内容推给你”,更有甚者,变成“我们希望你对这些感兴趣,然后推荐一些广告软文信息给你”。

这样的做法完全忽视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告诉我你感兴趣哪些信息,我们会整理好并及时给你”,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该有的思路。

新闻媒体发展趋势

未来新闻媒体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融合,给受众带来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1、人工智能写稿

早在15年9月,腾讯就已经尝试启用写稿机器人,可以发表一些简单的财经新闻。后来新华社的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岗,它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当时新华社体育部发稿中心主任周杰表示,“记者写一条这样的消息至少10分钟,有些数字没有表格的话还容易看错行。‘快笔小新’分分钟可以生成很多条,还不容易出错。”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写稿将会运用到更多方面。把记者从基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采写原创、深度稿件。

2、内容精准匹配

现如今大数据已于各个行业结合,新闻行业也是如此。如今,用户对新闻订制的需求越来越高。虽然现有的很多新闻客户端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匹配的精准度还远远不够。

未来,新闻媒体可以用智能化的手段判断每个受众的个人兴趣所在,进而为他们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满足。

3、与AR、VR结合

2017年两会期间,新浪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采用了VR技术进行报道。AR、VR技术,可以让人360度沉浸到现场去。与新闻领域结合,这种沉浸感不仅仅是身临其境,更重要是让每一个用户对于这个事件,对于新闻现场有自己的认知。

未来VR和AR,可以打破新闻作者对受众的影响,甚至很有可能改变新闻业。 

人们对信息的获取的需求一直存在。从以前的读书看报,慢慢发展成现在通过手机、电脑,在各种各样的科技巨头都在布局新的领域的时候,新闻形态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发生怎样的变化非常值得期待。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