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死在了半路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太执着于免费模式。在7月16日,周鸿祎在极客公园创新者峰会上谈及对智能硬件领域和人工智能的思考时表示:“做智能硬件不能按照互联网逻辑实行免费模式,目前很多智能硬件解决的都是伪需求,真正的智能硬件应该挣钱,需要配合人工智能服务”、“真正的智能硬件应该挣钱”。
最近一两年,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有困难,市场不那么火爆,大家都在唱衰。但是周鸿祎认为智能硬件还没有到最终成熟的阶段,但是至少走在一个正确的路上。那它犯了哪些错误呢?周鸿祎谈到:
智能硬件的3个重大失误
我最近比较了中美智能硬件的市场,我发现美国的公司活得比中国的舒服。我就去反思,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智能硬件,被包括我之内的很多人给忽悠了。因为我们都说,智能硬件嘛,最终都要变成智能服务,变成大数据服务来赚钱。导致现在很多硬件公司都太重视互联网。但是大家想啊,智能硬件的本质是一个硬件的设备,最终比拼的是体验,是刚需。如果智能硬件都梦想着像软件一样,通过互联网模式去扩展用户,而忘了体验,又有谁会去买单?所以,我总结了目前智能硬件的3个失败原因:
第一、很多智能硬件根本做的就是伪需求,包括360的很多产品。
难道加上wifi芯片的电饭锅就是需求了吗?任何东西连上网就是智能硬件码?年纪大一点的大概记得,20年前也有很多洗衣机被加上了电脑芯片,当时叫电脑洗衣机。如果只是简单地给硬件加上wifi,那根本就不是智能设备,因为不是刚需。
第二、我们在传统设备里放入处理器、linux架构,或者放入安卓系统,这就是智能了吗?
真正的智能硬件需要和人工智能的服务配合才行,否则它还是一个传统的硬件,对原来硬件功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第三、商业模式上有些误区,低价硬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硬件本身的价值,我自己以前也稀里糊涂的,以为硬件可以免费的,这是因为软件做多了。之前做O2O的人恨不得天天免费提供服务,结果是很多的VC都哭了。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提升。
硬件产品迭代速度,以及用户的积累速度都很难和软件相提并论。就算是再简单的小硬件,如果你卖出去100万个,那对你的供应链、铺货、物流都是巨大考验。
回过头来讲,未来很多智能硬件产品,不是简单的放在网上低价就能够销售出去,需要用户去体验、需要用户去判断。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光靠电商是不够的,可能依然需要线下的销售。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社交仅仅靠看直播是不行,最终还是得见真人。传统的商业可能不会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样,最后会被电商摧毁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产品想进入线下的渠道,想通过线下的这种推广。你如果没有留出利润的空间,几乎做不到。
所以整个硬件免费,你会发现他跟原来的商业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排除有人说:“我做硬件免费,通过资本的这种方法,我在资本上获得更高的回报,然后再拿资本来补贴。”但是这不是很多创业公司自己所能学习,你可能也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冒险精神。
我觉得对于很多做硬件公司来讲,包括我对我的硬件团队也说:“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商业的本质,还是应该想怎么把一个硬件围绕着它核心的功能做好,获得用户体验,然后我们所谓的AI、人工智能的服务,所有的连接云端,所有的智能芯片都是为了让这个硬件的本身功能发挥的更好,而不是最后把它变成一个数据采集器、广告发送器。”这样的模式,我认为是用户不能接受的。
对于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创客来说,我的建议是“忘掉一些资本的喧嚣,不要太急功近利。”今天既然你选择了一条明日之路,你就一定不是今日最狂躁的风口,这条路需要时间,需要耐的住寂寞。至于是不是被别人看成独角兽,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你能做出很好的硬件,你每卖一台硬件有合理的溢价。通过这个溢价支持你的团队能够把产品持续的打磨,技术持续的提升。我觉得只要给足够的时间,未来智能硬件和互联网的结合,未必是今天我们所设想的这么一种模式。